隋朝灭亡后,李渊建立了唐朝,这段历史我们都熟知。然而,背后却藏着一段令人感慨的故事。李世民的功勋众所周知,但李渊的功绩却常被忽略。许多人都觉得,李渊当上开国皇帝并不完全公正。事实上,本该坐上皇位的人并非李渊,而是另外一位人物……
隋朝末年,隋炀帝的暴政让百姓苦不堪言。炀帝挥霍无度,劳民伤财,而他还频繁发动征战,百姓自然没有意愿再去为他卖命。为了避免成为炮灰,百姓们纷纷反抗。山东有个名叫孙安祖的人,他便是其中一位受苦百姓。那一年,山东爆发了严重水灾,洪水摧毁了村庄,淹没了田地,粮食也被冲走。无数百姓死于饥饿,孙安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妻儿在自己眼前死去,却无力挽回。纵使剩下一点树皮,或许还能度日,但面对妻儿的死,他已心如死灰。
展开剩余82%在这场灾难中,孙安祖失去了一切:房子、妻儿,最后只剩下了自己。在绝望的深渊中,他躺在山顶,决定以死了结一切。几天未进食的他,早已无力再坚持。此时,妻儿的死成了他唯一的牵挂,没了他们,他对未来也没有了任何期望。就在他意识开始模糊时,突然感到有一双手拉扯着自己。他本以为是妻子来带他“赴死”,然而一捧冷水将他从死神的怀抱中拉回。拉他的人并非妻子,而是几个官兵。
这些官兵并非要救他,而是硬生生将他拖走,命令他去参军。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命令,孙安祖心生抗拒,但也无力反抗,最终被强行带到县太爷面前。县令看到孙安祖满脸沮丧,毫不客气地斥责他“不爱国”,并让人对其施以惩罚。孙安祖怒火中烧,忍无可忍。他不知道从哪里爆发出如此力量,竟然一把夺过刀剑,猛地捅向县令的心口。县令当场倒地,众人目瞪口呆。孙安祖手持血刀冲出大门,居然没有一个人敢拦他,他便顺利逃脱了。
然而,官兵们并没有放弃追捕,很快开始四处寻找孙安祖。此时,孙安祖藏身于一处破旧的房屋中,心中充满了怒火与疑惑:自己一生循规蹈矩,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境地?他知道,凭自己一人之力无法改变现状,便决定找个有能力的大哥求助。这个“大哥”,便是窦建德。
窦建德是当地非常有名的英雄,众人皆知他仁义忠诚,周围几县的百姓都称他为“好汉”。孙安祖听人提起过窦建德,知道他是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。他当年有一次得知结拜兄弟的父亲去世,却因贫困无法安葬,便毅然拿出家中的所有积蓄,替老爷子操办葬礼。这一举动深深打动了周围的百姓,大家纷纷推举他做地方官。然而,窦建德的好名声引来了不少嫉妒,短短时间内,他便被诬陷入狱。但好人最终会有好报,窦建德在刚入狱几天后便迎来了天下大赦,顺利获释。此后,窦建德辞去官职,回归田园,守着家中的老人。
窦建德的父亲去世时,前来送葬的人足足有上千人,这些人无一不是曾受过窦建德帮助的。在送葬的队伍中,百姓纷纷送来礼品,但窦建德并未收下任何一件。后来,县太爷再一次征兵,这次他征召了两百名士兵,窦建德便成了这些士兵的小头目。
孙安祖决定找到窦建德,寻求庇护。在窦建德面前,他毫不隐瞒,坦白了自己的身份。窦建德没有因为孙安祖的背景和身份图谋私利,而是将他收留在身边,视若己出。随着征兵日益临近,窦建德心中充满了忧虑。经过与孙安祖商议,窦建德决定带领手下躲进附近的“高鸡泊”,远离战场的杀戮。他认为,既然当年隋文帝带领百万大军尚未能击败高丽,现在这些饥寒交迫的百姓去前线,简直就是送死。
他们躲藏在茂密的芦苇荡中,官兵不敢进入,而他们也不敢外出。不久后,局势愈加紧张,叛乱军纷纷出现在各地,劫掠一切,唯独不敢侵犯窦建德所在的村庄。百姓们都知道,这是因为窦建德多年来的仁爱与好名声。然,朝廷却将窦建德当作了叛贼,诬陷他与叛军勾结,最终将他的家人一网打尽。愤怒的窦建德决定与叛军一同起义,加入了反抗军。
在接下来的战斗中,窦建德与孙安祖兵分两路,分别投靠了高士达和张金称。孙安祖过于急功近,暴露了自己的意图,不幸被张金称所杀。孙安祖虽死,但他的死并非白白牺牲,死后,追随他的一万人纷纷投向窦建德。而窦建德,这个原本并不意图造反的人,也迅速崛起,成为了叛军的领袖之一。
他一心为百姓着想,打赢每一场战斗,都将战利品分给将士和百姓,自己却毫不吝啬。百姓们为了纪念他,建起了窦王庙,至今仍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矗立。与李渊相比,窦建德更符合一位帝王的标准。他不仅与百姓同甘共苦,而且深得民心。可惜,李渊抢先一步掌握了天下,而窦建德只能成为起义军的领袖,最终未能坐上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宝座。
发布于:天津市贵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